20150201_094801  

 

文衡聖帝 開示         

                      豐原 寶德道院 宣筆 邱生 傳示

       

述論:富貴的善業因!

 

 

    自古以來,貴者不富,富者不貴,因為

 

各有所司,各有所專,「富者」精於行商,

 

互通南北之貨,能選擇各地特殊出產之物品

 

而與異地進行交易;是以,商賈利潤日積則

 

能富庶。「貴者」善於經營地方建設,能謀

 

百姓之福祉,建設地方之方便,而興民之所

 

利益,於普澤其德,以惠益民生;是以,顯

 

貴而清淡不富也。奈何後世「富者通貴,而

 

貴者興富」,形成富貴者合而論之。然而末

 

法時代之社會型態變遷頗大,富與貴者大有

 

人在,但因處處危機四伏,是以有人富而默

 

默,有人貴而伏伏,皆因德性使隱約之不欲

 

彰顯。

 

 

 

    在五十年前,於嘉義地區,乃有涂某,

 

本是清寒家庭,幼時乃因父病而無力撫養,

 

父母在不願親子相離,但又為圖幼子能不輸

 

在起跑點上,於是在痛定思痛之中,毅然決

 

然的將涂某送人撫養,以利後續學習上進。

 

涂某先是由一戶小康家庭收養,後來養父母

 

因家庭突逢變故,乃將涂某轉送當地一戶公

 

務人員家庭收養。及長,涂某適逢某企業主

 

深深器重,急欲栽培接手該企業重要職務,

 

而涂某亦知上進,在企業家之栽培下,出國

 

留學,返國後進入企業各部門學習諸般技術

 

與管理,而後認真於企業經營,果然如預期

 

順利接手企業,不負眾望,而延承企業之永

 

續發展。

 

 

 

    追溯涂某在多生以前,乃是一名生活僅

 

能自足的貧困人家,雖然生活貧困,有時三

 

餐不繼,但從來未思一絲毫偷竊之意;並且

 

眼見他人財物遺落,仍未肯佔為己有,皆能

 

立即歸還失主;遇有人遺落財物,惟恐遺失

 

財物者找不到失物,而心急如焚,更能靜守

 

當場,以待失主前來認取,方肯離去。雖然

 

生活不甚充裕,每每有人化緣求乞,皆能歡

 

喜捨予茶水飯菜,而本身則寧願餓上一餐,

 

以圖能施造濟困之心,不但衷心恭敬雙手奉

 

上,未敢輕視及怠慢,且視乞者如同父母、

 

兄弟、姐妹。此外,時常自製花圈禮拜道觀

 

仙神,或送到佛寺供養聖僧.

 

 

 

    因為種種造作之恭敬心,種因純善,致

 

使來世成為富庶人家之福報,生活所需而永

 

不匱乏,更能利益以續植深福也。

 

 

 

    在三十年前,於台中地區,乃有陳氏,

 

自幼父母雙亡,乃由姑姑代養,陳氏聰穎靈

 

慧,幫家務、肯學習、知進取,每接觸一件

 

新鮮事物,必然從最初程序到最後流程,以

 

從中明瞭每一項事物的個中道理。及長,已

 

集眾技藝於一身,由於慧根深具且深識人心

 

、善體人意,得諸仕紳之疼惜,並且每每仕

 

紳有任何解不開的疑題,皆能透過陳氏的解

 

釋而獲得理解。

 

 

 

    追溯陳氏在多生以前,乃是一名小生意

 

人,為了生活,大街小巷叫賣,雖然流動攤

 

販較難聚眾以固定客源,但在小生意人眼裡

 

並不礙事,因為自身也希望藉由四處販賣物

 

品,方便與大眾結緣。並且深知人生苦短,

 

而大眾的文盲,隻字未識,乃四處教導老人

 

家持唸佛名,遇有識字者,乃教以讀經,包

 

括:孝經、…等,也讓大眾感受到法喜充滿

 

,因此,結造如今深受仕紳重視與請益之貴

 

人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修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