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737-01

陳希夷仙翁  開示

                           台中 禪化院虛原堂 聖筆傳真 修因編輯

詩曰:

放眼青山古道中  

迢迢野寺沐松風

人情冷暖皆嚐盡  

不再循俗歲月空

 

白話:

   能夠任勞任怨、

不避譏嫌的人,

可以擔當大任,

作國之棟樑。

而碰到小事就急著想要避嫌,

不肯承擔一點責任的人

怎麼能委以大任呢?

 

說明:

 「不辭勞怨」

是指任勞又任怨。

對一般人而言,

任勞還算容易,

但要任怨就很難了,

一個人能夠任勞又任怨,

那就真難能可貴。

不辭勞怨在佛法中稱為「忍辱」,

寒山拾得

有一次寒山問拾得說:

「世人謗我、欺我、

辱我、笑我、輕我、

賤我、惡我、騙我,

我應該怎麼辦呢?」

拾得回答:

「那只有忍他、讓他、

避他、耐他、由他、

敬他、不要理他,

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就是極佳的一種詮釋。

 

能任勞者,

必是一位能做事的人;

而能任怨者,

必是一位胸襟廣大的人。

一位能擔當大任者,

需要如大海之容納百川,

 

泰山之不辭土壤的廣大胸襟,

否則極易走上徇私舞弊的道路。

因此,

一個人是否能成為棟樑之材,

就要看他是否有不辭勞怨的美德。

 

1382530636-3100204428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

本來躬耕於南陽,

只想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但後來受劉備三顧茅廬而出仕,

諸葛亮不出仕則已,

一出仕,

就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即是最佳的典範。

 

「遇小故輒避嫌疑」

是指碰到一點小事或困難,

或者被人說點風涼話,

就渾身不自在,

想方設法避嫌疑,

不肯承擔一點責任。

此種人不但不能交心,

更不能寄託給他大任,

否則必然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

 

因為遇事輒避嫌疑者,

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不會顧全他人的託付,

例如許多政治人物,

最常出現這種心態。

 

若是政治人物

遇事不但不避嫌疑,

反而能不辭勞怨者,

未來必能造福人群,

成為棟樑之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修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