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627519-1023451603_n  

 

關聖帝君恩主  開示               

                台中 南天虛原堂 聖筆 王生 傳示

詩曰:

 

工商企業百家興,

 

北售南銷停看聽,

 

策馬揚鞭發利市,

 

滿園碩果喜盈盈。

 

聖示:吾今日以「貪的真義」為題,

 

供世人參悟。

   

    一般世俗定義的「貪」是指:對各種事

 

物不知滿足的追求,也就是貪得無厭,慾壑

 

難填之意。

 

 

 

    然而許多人進入修道之門後,卻曲解了

 

貪的真義。例如有人做生意,負責認真,有

 

誠有信,產品優良,因而業務蒸蒸日上,日

 

進斗金,大發利市,但當此人進入修道之門

 

後,卻被教育薰陶說不可以賺太多,因為賺

 

太多是「貪」,修行人要淡泊名利,視富貴

 

如浮雲,因此,本來可以年賺三千萬的事業,

 

淪為年賺一千萬的企業。

 

 

 

    又例如有人開門做生意,顧客盈門,川

 

流不息,在賺取不少財富後,就認為賺得夠

 

用就好,因此心態漸漸消極,一天的生意改

 

成半日經營,卻自詡不重名利,修得很好。

 

 

 

    又例如有人於公司領薪上班,表現傑出,

 

迭創佳績,當公司有意晉升其職務,或高升

 

為主管時,卻認為當主管壓力大,我不求名

 

利,只要窩居小職員就好。如此之心態,不

 

但不是中道修行,也違背了佛陀的教誨。

 

 

 

    昔時佛陀教導在家弟子,要得現世安樂,

 

首要就是方便具足,所謂方便具足,即是指

 

一個人運用種種方式以自營生,例如種田、

 

做生意買賣,或進入政府機關做事,或以

 

疏算畫而自食其力,努力工作,則是名方便

 

具足。

 

 

 

    因此若具備了賺三千萬的因緣,就放心

 

去賺三千萬,具足了升任主管的因緣,就放

 

心去升任主管。因為這些都不是貪,真正的

 

貪是指只有賺一千萬的實力,卻企求要賺三

 

千萬,當目的沒有達成時,就升起懊惱,怨

 

東怨西。或是能力尚不足以勝任主管,卻不

 

擇手段卡位,待卡位不成就怨聲載道,批評

 

上司不公……等等,這種心態才是貪。

 

 

 

    佛陀時代許多富貴長者,興建精舍敦請

 

佛陀說法,其修行與營生兩不衝突,又有利

 

僧團發展,讓正法流傳人間,造下無邊之福,

 

如此才是有智慧的修行。其實佛陀教誨弟子

 

莫貪,乃是不要貪色、受、想、行、識五蘊,

 

不要貪執於色、聲、香、味、觸等境所引起

 

之欲望,因為這些才是束縛解脫的根源,希

 

世人能明悟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修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