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夷仙翁 開示
台中 禪化院虛原堂 聖筆王生傳真 修因編輯
詩曰:
笑傲紅塵靠嘴尖
外加苛刻佇眉間
一生福報隨雲去
往事原來盡似煙
述論:
愚魯人,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必損壽元;
聰明子,語言木訥優容,享安康,且膺封誥。
白話:
魯莽又愚昧,說話尖酸刻薄的人,
肯定貧窮又短命。而天資聰慧,
寡言少語、神態悠然的人,
必然一生富貴安康。
說明:
在這世間,有才能、有本事的人,
往往是非常謙和。
反之,沒才能、沒本事的人,
卻往往眼高於頂,嘴巴特別刻薄。
例如昔時晉朝的謝萬,
雖有名動天下的兄長謝安,
但器量卻差異甚遠。
後來,任安西將軍、
豫州刺史的哥哥謝奕去世!
謝萬即接任西中郎將,
兼任豫州刺史。
當時,
王羲之曾寫信給謝萬,
勸他應與士卒們同甘共苦,
然而謝萬雖然肩負北伐大任,
卻依然表現得高傲豪縱、目中無人,
毫不安撫士眾。
其兄長謝安見此十分憂心,
不但親自慰問和勉勵謝萬的部下,
更要求謝萬與手下將帥們要多見面、
聚餐談話,不可再表現得那麼高傲。
然而,
當謝萬與眾將聚餐時,
卻無一句好話可說,
只拿著如意指著眾將說:
「諸將皆是勁卒。」
(意指你們這些將軍只是
比較勇猛的兵、卒而已)
因為兵、卒是最低下的軍階,
既為將帥,
被以兵卒稱呼乃是一種羞辱,
故眾將聽後對謝萬的尖酸刻薄更為忿恨。
結果,
北征首戰,
士卒與敵軍一接觸即自行潰敗,
謝萬亦隻身狼狽逃還,
其間部下本打算趁謝萬兵敗時殺了他,
只因念及其兄長謝安的德行,
才沒有下手。
然而謝萬之潰敗卻令豫州各郡落入敵方之手,
故謝萬回朝時就被廢為庶人,
四十二歲即因病撒手人寰。
而寡言少語、神態悠然的人,
雖然好像不懂說話,
但其實寡言是一種境界,
也是一種修養。
《道德經》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說:
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
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
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
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
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
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
而不在於辯。
所以孔子在《論語•里仁》中云:
「君子欲(木)訥於言而敏(捷)於行。」
即是此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