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9天年假即將結束
常常聽聞勸人要放下 要如何來放下?
今天就來談談如何面對放下 看待放下!
楊震夫子 開示
台中拱衡堂 勇筆王生傳真 修因編輯
人生在世,
有許多事無法放下,
因而陷入苦惱愁煩境域;
如果眾生在生命歷程中,
能夠勘透放下,
則人生過程中,
可以減少許多苦惱。
但是開門七件事;
人生在世所做所為,
均在維繫生命存活,
此一生命存活,
乃激起許多攫取、
甚至獲取、亟欲渴望之欲念,
因此產生奮鬪之動能!
如此說法,是否兩極、充滿矛盾?
正是衝擊如此之大;
其關鍵,在於各人處世之認知及態度。
吾試舉一例而言:
一位年輕人眼見老闆嬌妻美妾,
住豪宅坐房車,田地無數,
因而心生羨慕,
乃興起「舜何人也,禹何人也,
有為者亦若是!」
因而積極努力,
滿心企望成就之日。
那麼其心充滿功名利祿,
絕無法放下,
甚至未達目的不擇手段,
所以他的人生必然充滿起伏,
甚至風險。
可是若此人選擇放下,
不以老闆為奮鬪目標,
雖然可以減少許多苦惱,
但相對,
其人生亦將平凡無奇,淡然無味!
所以放下與否,
是自己之選擇與認知。
但是修行者卻不能選擇「放下與否」,
只能選擇「放下」。
因為不放下,心即有所縈注,
此一縈注不是對於欲望或功名利祿,
卻是源於「自我」。
修行之人一切功名利祿或可看淡,
但是自我卻放不下。
譬如對於教法修行、
經藏潛研若不能放下,
則在初始接觸教法經藏之前,
一切所學均已形成先入為主之定見,
將阻礙於教法經藏之潛研。
「自我」源於我人之心意一旦形成定見,
容易蔽障靈慧,
更容易因自我而形成「執識」,
自身不自知,
故不自覺中流露出執見;
則偏離正知、正見,
將使修行路憑添障礙!
不論修行與否,
身處此一紅塵人世,
太多事物放不下,
即乃緣於此心將其「定見」而執。
是以故,
人生歷程宛如苦海,
任何事物均放不下,
人生將宛如煉獄,
自身多受磨難而已。
所以眾生選擇放下
即如修行者出世,
平淡無奇,
但減少許多磨難苦惱。
當然若選擇不放下─即是入世,
那要有面對苦海侵擾之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