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夷仙翁 開示
台中 禪化院虛原堂 聖筆王生傳真 修因編輯
詩曰:
守分無憂不妄求
五湖四海任遨遊
知足謙遜生福慧
桂馥蘭薰永續流
述論:
知足與自滿不同,
一則矜而受災,
一則謙而獲福;
大才與庸才自別,
一則誕而多敗,
一則實而有成。
白話:
知足與自滿不一樣,
知足的人安分守己、謙虛卑下,
所以能夠獲得福祿,
自滿則是傲慢自大,
招來災禍乃是遲早的事;
大才與庸才自然有區別:
大才之人不講空話,
重視實行,一定會有成就,
而庸才喜歡誇誇其談,
沒有實際能力又愛吹牛,
一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明:
「矜」是驕傲、自滿、自大,
一位驕傲自滿的人,
聽不進他人的意見,
所以容易在忽視風險下而招來災禍。
例如,
昔時越王勾踐本身沒有實力,
卻自滿、自大要和吳國硬碰硬,
范蠡勸諫勾踐無效,
最終導致越國戰敗而亡國。
而吳王夫差打敗越國之後,
便開始驕傲自滿,
接連討伐陳國、魯國……,
讓吳國威名達到了鼎盛階段,
然而夫差的成功沒有保持多久,
後來又被越王勾踐消滅。
又如昔時晏嬰為齊景公之宰相時,
某日晏嬰出門,
他的馬車剛好經過馬車伕的家,
馬車伕之妻從門縫偷看丈夫。
瞥見她那為宰相駕車的丈夫,
坐在華麗的車蓋下,驅策駟馬,
意氣揚揚,一副得意自滿的樣子。
等到車伕回家後,
妻子即請求離去。
車伕問其原因,
妻子說:
「晏子身高不滿六尺,
卻當了齊國宰相,名顯諸侯。
今天我看他外出時,
志慮深遠,謙虛溫謹。
你身高八尺,只是一位車伕,
卻自鳴得意,這就是我求去的原因。」
聽完妻子的話後,
車伕態度轉變,
處處謙遜和藹。
晏子觀察到車伕的變化後,
就問他原因何在,
車伕如實以告。
晏嬰對他聽諫改過的精神,
十分讚賞,
於是推薦他當了齊國的大夫。
就是謙而獲福的例證。
「誕」是指虛妄不實的話,
而喜談虛妄不實的話者,
多是好逸惡勞,
總想去投機取巧,
幻想不勞而獲之人,
由於自己能力不足,
因此最後往往一事無成。
而大才者的智慧、學識、能力都很好,
是具備理論與實務的人,
大才而有德者,
更是最佳的領導人才,
最有能力成就一番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