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道院副院尊 觀音菩薩 開示
台中寶德道院 延筆陳生傳真 修因編輯
陳生:當我們有事求於人,
而別人不答應幫我們的忙,
我們直覺的反應是
憤憤不平、義憤填膺,
怪罪對方
怎麼連這點小忙也不幫。
菩薩:
有些人則肯深入一層,
探索對方何以不願伸出援手,
若緣於對方一向就是
把一切都置之度外而不願插手的,
那你們是求錯了人,
應該怪罪自己,
知人不深,求錯了人。
諸子未聞求人須求大丈夫。
若導因於自己平常遇有人有事相求,
也是一昧相應不理,
難怪今朝也要落此下場,
遭到拒斥的命運,
那是天道好還、報應不爽,
也怪不得別人。
如此想來,自然好受些,
孟子謂:「禮人不答反其敬」,
誠是苦思焦慮的智慧結晶。
陳生:謝謝菩薩慈悲!
學生明白了。
人生在世數十寒暑,
有些人善用區區的幾十年
走遍天涯、逛盡海角,
世界各地亦可找到其足跡,
像海鷗、像鴻鵠;
也有些人安土重遷,
幾十年就生活在小小方土上,
懶得出外,
即令迫不得已奔走他鄉,
也仍然一輩子守在一條街道上,
其他地方一概未曾涉足。
這兩種人,鐘鼎山林,
各有天性,不予置評。
只是想到有些人不願出外,
果真天性使然,
抑或間雜其他因素所致,
例如唯恐適應不良,
水土不服,或語言隔閡,
無法溝通,
或不願與人交往,畫地自限,
或看不懂別國文字,行不得。
菩薩:哈!…。
常言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其實人人若無害人之心,
又何來防人之心!
防人苦,害人更苦,
防不勝防,擔心受怕,何樂之有!
你不防人,人不防你,
你不害人,人不害你,
天下事總是很公平的,
天道好還,絲毫不爽。
假如說要防人,不是做錯了,
怕人知道,
出岔了,怕人報復,
貪污了,怕人檢舉、怕人揭發,拆爛泥,
怕人揭發;
應該是時時檢點自己,
處處自我反省,
唯恐落人口實,遭人詬病,
戒慎恐懼,戰戰兢兢,
沒有隱私,不怕揭發,
沒有瘡疤,不怕被挖,
了無缺失,不怕攻訐,
這才是「慎獨的功夫」。
陳生:謝謝恩師慈悲!
每個人都應該相信
生活本身充滿了驚奇、奇蹟,
這種熱情會給予我們極大的幫助,
熱愛生活給予我們的將會更多;
是以,
時時刻刻保持我們對生活的熱情,
我們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菩薩:然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擁有這樣心境過日子的人,
雖然不一定都是得道高人,
但一定是對生活熱愛的人,
而對生活缺乏熱情的人,
大概不容易辦到。
陳生:嗯!春天雖有百花芬芳,
也有荊棘雜草;
秋天雖有清風明月,還有落葉枯藤;
夏天的涼風雖好,卻也有蚊蟲肆虐;
冬日的雪景雖美,也難掩刺骨寒冰。
四季都美,卻都有缺憾,
世界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存在,
這是事實,
四季,連在一起就是一年,
年復一年,
人生與四季雖然一樣繽紛美麗,
也難免缺憾。
在對生活缺乏熱情的人眼裡,
只看見一年四季的壞處,
這當然也是事實,
但這樣的日子中走過一生,
即便活到百歲,
也會覺得少些什麼了!
如果能以積極樂觀的心境去感覺,
春天雖不一定處處有花,
但只要看有花的地方,
秋天雖然萬物蕭瑟,
但只注目豐收的碩果;
是以,
凡事往好處想、往好處看,
心境自然豁達,
人生就會知足而自得其樂囉!
菩薩:哈!…。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你活多少歲,
而在於你的生命中走過多少好時節,
這取決於你們的心態;
若是看不開、處處埋怨、悲觀想法,
便是未能開悟。
知足、放下、樂觀地活,便是開悟,
便能活出人生的好時節。